世界口腔健康日|关于口腔健康的七大误区,快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2024-03-20 16:25:09          来源:科普湖南 | 编辑:何慧 |         

世界牙科联盟(FDI)将每年3月20日定为“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 WOHD)。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健康体魄。


提到口腔健康,你是不是光想到刷刷牙漱漱口?其实,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踏入了口腔健康的误区。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口腔卫生护理习惯,到底对不对?


误区一:漱口水可以代替刷牙

还能杀菌除异味?


错误。


漱口水可以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清新口气,但漱口水通常含有抑菌或杀菌成分,长期使用可能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漱口水无法清除嵌塞的食物和已黏附的牙菌斑,且无法进行类似于刷牙的物理摩擦清洁;针对吞咽功能尚不完善的儿童,容易引起误吞。使用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


误区二:只要坚持刷牙

就没必要“洗牙”吗?


错误。


正确的刷牙法可以清除口腔内约65%的牙菌斑,牙龈沟和牙缝容易附着菌斑,且很难清洁到,唾液中有大量的离子可加速菌斑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无法通过刷牙去除,进而导致牙龈炎症的发生。


到正规口腔医院“洗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现在“洗牙”用的是超声波机,它的原理是超声振动,对牙齿不会造成损害,还可以改善牙龈炎。通常建议每年洗一次牙。


误区三:长时间用一种牙膏

会引起口腔菌群失调?


需要根据牙膏的功效来决定。


牙膏主要作用是配合牙刷完成牙齿的清洁,主要成分为摩擦剂,通过添加各种功效成分可赋予其额外的功能。根据功效可分为防龋、抗菌、抗牙敏感和美白牙膏等。含氟牙膏是最常见的防龋牙膏,长期正确使用可有效降低患龋率。三氯生、西吡氯铵或氯己定等是抗菌牙膏的有效成分,能抑制牙菌斑、减轻牙龈炎症,但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牙膏是否会造成耐药或口腔菌群紊乱有待进一步验证。若有牙龈出血等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误区四:小孩子乳牙坏了不要紧

换牙了就好了?


错误。


乳牙约在6至12岁逐步替换成恒牙,乳牙在口内存留可长达十年。乳牙坏了会引起牙齿疼痛,影响食物咀嚼和营养吸收,从而妨碍儿童生长发育;其次还可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导致牙列不齐。乳牙坏了还会影响小朋友的美观、发音和心理健康。因此,发现乳牙坏了需及时就诊治疗。


误区五:牙齿不疼不用看医生

牙疼了吃点止疼药就行?


错误。


牙疼是牙齿患病中后期表现之一,牙齿不疼不代表牙齿健康。以龋病为例,当龋齿发生在牙釉质及浅层牙本质区域时,患者一般不会感到牙疼,此时需及时就诊进行补牙,避免龋齿进一步发展。当龋坏进展到深层牙本质或牙髓时,多伴随疼痛,需进行牙髓的保护及相应治疗。未及时得到控制的牙髓炎症可发展成牙根炎症(根尖周炎),严重时牙齿可能无法保留。


服用止痛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但治标不治本,还可能掩盖了疾病表征,错过了较好的治疗时机;长时间服用止痛药会增加肝肾负担,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六:经常用牙线会伤害牙齿?


错误。


邻牙间天然存在间隙,牙线可有阻力地通过健康的牙缝行使清洁功能,且不会导致牙缝变大。牙线可有效清洁刷牙时无法清除到的牙缝。使用牙线时,建议牙线呈拉锯式进入牙缝,避免粗暴地将牙线压入牙缝中,损伤牙龈。每日配合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是保证口腔健康的基础。


误区七:年龄大了,掉颗牙齿很正常?


错误。


牙齿缺失是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口腔问题之一。如果牙齿保护得好,可以终身保持牙齿稳固。很多时候,牙齿松动脱落是牙周炎造成的。由于牙齿清洁不到位,牙齿周围有大量牙菌斑、牙石堆积,这些刺激物会造成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引起牙齿脱落。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从年轻时就应重视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周治疗。想要预防“老掉牙”,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健康饮食,限糖减酸,并进行定期口腔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牙齿健康的标准,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中华口腔医学会建议定期人民定期进行口腔体检。

那么
老年人去看牙有
哪些注意事项呢?

↓↓↓

1.最好有家属陪同。有的老人有耳背、语音不清等情况,家属在旁边能更好地帮助和医生沟通,解释口腔病情和需求,和医生一起制定方案;家属还可以帮忙缴费、拿药、拿检查结果;必要的时候,比如拔牙手术,还需要直系家属签字。
2. 携带以往的病历本、检查结果就诊。这样可以让医生了解到老人的全身状况、日常就诊情况,比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医生还可知道老人家的牙齿以前做过哪些检查和处理,对这次的检查和治疗有指导意义。也可避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3. 牢记全身病史。如果没有以往疾病的记录,老人家或家属应牢记全身疾病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特别是有不适于口腔治疗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等,医生好做相应的处理。
4. 牢记用药史。如长期服用或者正在服用药物,应该告知口腔医生。比如,有拔牙需要,正好在服用治疗血栓的华法林等抗凝血的药物,或双膦盐酸类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那么医师就需要提高警惕,根据情况,特殊对待了。
5. 携带原假牙就诊。如果是需要镶活动假牙的老年人,最好戴上原来的假牙,能帮助医生获得更多口腔病情信息,医师可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就医效率和质量。
6. 避免空腹、疲劳时看牙。除极特殊情况,需要空腹抽血化验外,看牙都是不需要空腹的。牙齿治疗处理需要较长时间,有时还需要打麻醉药物,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口腔医生都建议老年人在饭后、休息好后看牙。


责编:何慧

一审:刘颖瑜

二审:郑玉波

三审:朱志武

来源:科普湖南

热点
政务要闻
专栏
我要报料

  下载APP